中央党校前身的经历与变迁
中共中央党校横空出世,是1933年3月13日马克思逝世50周年纪念日,这天党校诞生,标志着中央党校前身的出现。为了翔实研究它的出身原由,按照毛泽东所示:“研究中国共产党,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换句话说,中共党校前身的变迁,要经过“母体所怀的胚胎和胎儿成熟的变化”,方能顺利脱颖而出。这就是中央党校所经历的“1931年7月龙冈苏区中央局党训班、1931年11月瑞金苏区中央局党校、1933年3月瑞金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三个历史阶段。
中央局组织部长
任弼时——党校前身兼三届党校的校长
有人认为:“中共中央党校早于1924年12月就在安源创建了,非属1933年3月才迟至而来。”他们殊不知,那是由湘区党支部创办的内部党校,对外则称“安源平民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我们党成立过两所最早的党校一一安源党校、北京党校。”这是指在国共合作期间,党中央远在上海,党处于三年半的幼年时期,建立党校只由党的地方组织便可决定。
历史沧桑迈过90个春秋,21世纪来到后,中央党校的校委会,经过大量文献史料和审慎研究讨论,建议将1933年3月13日作为中央党校建校日,并于2011年3月21日正式报请中央审定。2011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批复:“同意将1933年3月13日确定为中央党校建校日,将3月13日作为校庆日。”由此,创办于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便正式确认为中央党校的前身了。
01
苏区中央局龙冈党训班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会上说:“中共中央党校的前身是中央苏区党校。”这表明党训班、党校、马克思学校,都是在中央苏区同一家乡兴起的。中央党校举办的首届学术研讨会,文史部教授谢武军考证说:“中央党校前身是中央苏区党校,再往上溯就是苏区中央局龙冈党训班了。”三任党校的校长都是苏区中央局组织部长任弼时兼任。
1931年4月22日,临时中央在上海发出《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作出22条规定,要求各苏区立即执行。其中第5条指出:“ 5、在各苏区中央分局所在地,必须设立一个以上党校,培养党、苏维埃与职工会的中等干部,要形成苏区把工农干部送到中央的路径,而不是专由中央供给苏区,必须把干部的培养,当做是各苏区中央分局中心任务之一,坚决同哪种一切依靠中央派人的观念做斗争。关于这所学校的计划,应该是三分之一为军事训练,三分之一为实际工作常识,三分之一为政治经济常识 ”。
苏区中央局在江西永丰县龙冈收到党中央这一决议后,1931年5月下旬,将正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村战斗”协助指挥的的领导同志(项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返回龙冈固定起来,进行分工和落实。如任弼时筹划党校办班,准备一个月,于7月1日建党10周年纪念日敬献大礼和厚礼。任弼时领导的龙冈党训班共有40余人,在张家车大祠堂举行开幕庆典。为此,苏区中央局在7月8日特向上海党中央报告说:“苏区中央局机关已固定了地点(龙冈),组织、宣传两部正在建立工作,《战斗》报已出版,党训班已开学”。
龙冈党训班是中央苏区早期重要干部培训场所,是提升军民革命素养的举措之一。任弼时校长经常教导大家,要努力学好马列主义,注重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持半天集体参加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半天深入农村、工厂搞社会调查,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工农兄弟的阶级团结。
1931年7月20日,苏区中央局无线电台,突然侦悉国民党第十九路军韩德勤师,正从沙溪南侵龙冈。中央局鉴于敌人猖狂进犯,立即聚会决定,全部退出张家车村,走出龙冈,向兴国、于都、赣县南移。这样,历时20天培训的龙冈党训班,随即被迫暂停活动。
02
苏区中央局瑞金党校
随着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来临,赣闽苏区将会联成一片。党中央在上海深感苏区干部严重不足,于1931年8月27日及时发出《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因干部需增加与干部的缺乏,产生在执行政治上、组织上的紧急任务中一个严重困难问题。”为此强调:“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进行大批干部的训练。”也就是说:必须正式成立苏区中央局党校,以便集中党团、政府、工会的力量参与各种活动。
1931年9月28日,苏区中央局由赣县白鹭乡长涉进驻瑞金。11月1日至5日,中央苏区召开党的笫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决定在江西瑞金叶坪洋溪村创立苏区中央局党校,下设教务处、总务处、教材编审处、列宁室机构,学校内部成立总支委、团支委等。
1931年11月7日,瑞金成立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了“苏维埃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1931年12月22日,周恩来从上海来到瑞金,于1932年1月中旬正式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他们的到来,不仅兴办了苏区中央局党校,重点培养县、区级干部,还创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苏维埃大学。
鉴于瑞金位于两省交界之处,苏区经济严重困难,任弼时校长放手发动群众,想了很多办法,适应简陋环境,决定在瑞金叶坪乡洋溪村满太屋私祠办校,分三个班进行教学。据《瑞金文物志》记载:“该屋在苏区时期属刘姓豪绅私产,建造于晚清,分前后两厅,共占面积566.91平方米。”这些狭小的地方还要兼作教室、饭堂、俱乐部、礼堂、宿舍等用。至于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全是向周边老表借用。
苏区中央局党校的学制为:每期分2个月、4个月、6个月三个不同班级。教学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和历史等。同时包括调查、劳动、做群众工作,实行上午全部听课,下午分组讨论,晚上开展争鸣,星期天则有时帮助全村参加季节性劳动。
1932年是中央苏区的鼎盛时期,王明不顾国民党蒋介石疯狂发动第四次大围剿,硬要攻打中心城市,令周恩来举兵北上乐安、宜黄,寻战抚州,由朱德、毛泽东、王稼祥合力助战。同时,又部署瑞金后方任弼时、项英、顾作霖、邓发配合。将前后方围绕毛泽东是否有权参与军事指挥,分歧甚大,1932年8月争论不休,电报频传,1932年10月召开宁都会议,最后排斥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
王震将军当年参加了苏区中央局党校学习,他回忆说:“我亲眼看见任弼时校长管理党校有条有序。但奇怪的是,苏区中央局党校只看到回忆材料,没见过历史文献的记载或当时文字的报道。连1931年12月11日创刊的《红色中华》报,也看不到苏区中央局党校的任何消息。”这就充分证实了当时党、军内部的路线斗争,是何其激烈啊!
不过早在9月17日周恩来给后方中央局写了13条建议,其中第4条说:“中央局须准备以自己党校学生中三分之一派到前线做工作,以集中火力来争取这一块苏区的扩大。”这就表明苏区中央局党校未受到战争和路线分歧的影响,仍然屹立存在,坚持了一年半,没有停止过活动。
03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是苏区时期党政干部教育的摇篮。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50周年,瑞金党校利用叶坪原址,保留二厅一井一横一排的小青瓦屋,对所有设施、制度、人员和领导关系全部安排照旧。
但是,国内形势发生重大事变,上海两个大叛徒相继被捕投敌,临时中央在上海白色恐怖下难以立脚,遂于1933年1月7日经共产国际同意,博古等负责同志从上海秘密迁至中央苏区瑞金首府了。
1933年1月31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召开会议,“议决与中共中央局及全总执行局合办苏维埃党校”。同时博古与周恩来磋商,将苏区中央局党校与苏维埃党校合并,新冠名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
此时国民党围攻苏区正在蠢蠢欲动。为了避免敌人飞机轰炸,瑞金党校的学员们白天钻到大森林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如学员肖锋所说:“在这期间,同学们日出夜归,在大森林里到处洋溢着愉快的读书声和山歌声”。
1933年3月12日,《红色中华》报刊出题为:《纪念科学社会主义之父!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三月十三日开学》,接着深情地写道:“今年是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中央局为纪念我们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鼻祖,广泛地、有系统地来传播马克思所创造的共产主义。”然而国民党第四次围剿正在宜黄县的黄陂等地进行,打得非常激烈,不过距离瑞金远隔200公里,结果10天后,红军彻底胜利了,为中央党校的诞生,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环境。
1933年3月13日下午1时,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开学盛况拉开帷幕,全体学员与各机关代表均齐集礼堂,举行庄严的开学庆典,中共中央局、中央政府与全总执行局的代表发表重要演说。晚上举办歌舞、新剧表演,11时尽情欢乐地结束了。五天后,即1933年3月18日是巴黎公社纪念日,学校第一次举行演讲会,董必武主讲《巴黎公社》专题。
1933年4月下旬,瑞金叶坪遭到敌机轰炸,时隔一个半月,全部迁至下肖区(今沙洲坝镇)黄竹堪下新厅村。博古4月22日调任弼时去中共湘赣省委当书记,由张闻天接替校长,杨尚昆副校长,董必武教育长(后为李维汉校长,罗明教育长)。
党校迁入沙洲坝镇后定了三条宗旨:一要培育忠于党、忠于工农大众的干部,洗掉旧社会带来的脏东西。同时定了三种类型训练班:一是新苏区工作人员训练班,主要培养新苏区(包括白区)工作人员,学习时间为2个月,约80人。二是党、团、政、工干部训练班,分别设党、团、苏维埃、工会干部班各1个,学制为3个月,每班50人。三是高级干部训练班,主要训练培养各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工会派送的高级干部,学制为6个月,约40人。课程分讲马列主义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中共党史、西方革命史、地理、自然科学常识等10余门之多。同时翻译《共产党宣言》,自编《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政治常识讲义》等书籍。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瑞金历时20个月,广泛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铸造了一批坚定不移的无产阶级战士,为保障革命战争和苏维埃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最后一期毕业典礼,是借“工农剧社”的大厅举行的,一年来,培训了1000多名英勇无畏的地方干部,纷纷奔向各个鏖战疆场。
1934年7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据地大大缩小了,党校被迫第三次迁至瑞金田心乡(今云石乡)背公祠继续学习。至10月瑞金失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央党校的部分学员被安排留守苏区,掩护主力撤退,进行游击战争。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黄麟(1965年出生),男,汉族,大学本科文化,先后在县委机关、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现为中共永丰县委党校副教授级高级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教学和研究34年,在国内理论刊物上发表30余篇理论文章。
左黄麟、右冯都
精彩评论 共 0 条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