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邻县战斗牺牲的永丰籍烈士
很多人不知道,大革命末期至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曾有一位在邻县宁都战斗牺牲的永丰籍烈士,这位烈士原姓祝,乳名三伢子,1911年出生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杨坊村。家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8岁时,母亲不幸病故,欠下本村地主30块银元,为了还债,父亲将他以50块银元卖给了宁都县小布村地主王爵禄做儿子,改姓王,取名王瑗。
13岁时,王瑗进入私立宁都莲峰中学读书,成为乡里远近数十里少有的“小秀才”。在莲峰中学读书期间,他常与进步知识分子、莲峰中学创办人连政公、赖奎轩等频繁接触,向他们讨教救国救民之道,彼此间成了忘年之交,常在一起阅读进步书刊,议论国内外形势。
小布熊氏宗祠
1927年2月,宁都县“青年干社”在县城孔庙成立,成为联络进步知识分子的中枢组织。王瑗等经常邀一些进步学生和社会青年到“青年干社”来座谈,向他们讲解革命道理。5月,经宁都党组织的考验审查,由王俊等人介绍,16岁的王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月间,王瑗和赖奎轩、连政公等一起,组织莲峰中学百余名师生上街游行示威。
宁都县反动当局出动大批军警武装,查封共产党组织,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莲峰中学被勒令关闭。王瑗也不例外,被当作共产党嫌疑抓进了监狱。任凭敌人怎样严刑拷问,王瑗没有吐露半点真情。王瑗出狱后,其养父王爵禄对他约法三章,对其自由进行了严格限制。不久,王瑗利用在村里办学任教的机会,把课堂当作宣传革命的阵地。他给大家讲穷人为什么会穷,富人为什么会富的道理,大家一听就懂。同学们敬佩他,村民们也都服了他。
1927年底,王瑗在小布熊家祠召开有100余名贫雇工农参加的会议,成立工农联合会。1928年7至8月间,彭湃、王俊来到小布,他们指示王瑗要发动穷苦工农参加赤卫队,要动员起来暴动。在彭湃、王俊的帮助下,小布建立起宁都县农村党组织第十支部,王瑗任支部书记。接着,又在横照建立起第十一支部。同年10月,在以上两个支部的基础上,发展起由60多人组成的工农赤卫队,王瑗担任赤卫队指导员。
今日小布新貌
1929年农历正月初六凌晨,“朱毛红军”来到小布,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接见了王瑗,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第二天清晨,部队开走时,毛泽东指示把打土豪缴获的600块银元和一部分枪支送给了小布农民赤卫队。从此,他们有了自己的武器。
1929年3月29日,小布赤卫队举行暴动。暴动队伍开到离小布20多里的杨依、白沙,先后打了两家土豪,打开土豪的仓库,把谷子和衣裳分给贫苦工农。暴动的成功使土豪劣绅惊恐万状。不久,反动势力进行了疯狂反扑。4月30日,王瑗不幸被民团武装逮捕,任凭敌人用尽酷刑,王瑗坚贞不屈,誓死如归!5月2日,是小布人民极其悲痛的日子。这天午后,王瑗被五花大绑,步履艰难地走向刑场——小布河滩。这位大山的儿子,在他十八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便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参考资料:《中华英烈网》(2017.12.15)。
袁飞贤,男,永丰二中高级历史教师,共发表论文文章120余篇,诗词180余首,楹联95副,获省市级奖项论文共13篇,先后应邀参与永丰地方教材《多彩永丰》和西阳宫、博物馆陈展大纲及贯岭生态园红色文化广场建设策划书的编撰等工作;为永丰二中新校园六幢教学楼命名;主撰永丰龙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和永丰县城毛泽东旧居陈展大纲;2021年5月接受中央电视台的专题采访,2022年4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吉安电视台《吉祥安泰话地名(永丰篇)》节目的录制工作;2021至2023年,多次应邀为永丰县部分机关单位和团体作文化专题讲座。曾先后评为永丰县、吉安市、江西省历史骨干教师;现为第十四届永丰县政协文史专员、永丰县党史研究学会副会长、永丰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吉安市庐陵文化研究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
精彩评论 共 0 条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